avatar
instagramthreads
Published on

為自己而分享:聊聊分享內容的心魔

Authors

前言

前陣子在 𝕏 上看到一個討論提到:

筆記工具盛行的狀況下,是不是該鼓勵剛入行的工程師,有些還沒學好的東西,再發表前可以慎重的思考一下。

先幫補血,原 po 已有聲明是不經意的抒發,但被燒後還勇於保留原文沒刪已經很值得鼓勵,而在不清楚原文脈絡的狀況,也不需要因爲看到有違自己的觀點去做不理性的批判。

原串內看到 Hulileafwind 兩位前輩的觀點其實已經相當精闢這裡摘要一下,也推薦一看原討論串更完整:

覺得品質跟發表與否這兩件事情可以分開,亦即可以同時強調文章品質是需要注重的,但也鼓勵大家無論品質如何,都踴躍發文

寧願看到很菜的新手發文,但作者跟讀者能互相指教、正向循環,而不是寫了很容易被炮,生態就一直爛

先打個預防針我也不是什麼大帳號,而且最近有些內容還是偏水除了整理英譯重點外,較少其他深入觀點,還在努力練習中。而這裡主要想另外分享一下自己看到這題後的反思 —— 分享的心魔。

分享的心魔

關於分享的心魔這件事我認為也不只侷限於新手,有時資深開發者更容易陷入達克效應而有不敢分享的包袱。

之前在 2023 年度回顧中有提到其實我過去斷斷續續都有寫文章的習慣,但隨著工作經歷越久後,有一陣子如果想寫一篇學新技術的文章,整理了從文件英譯筆記、實作紀錄後,又嫌似乎不夠嚴謹少了原理解析發表出來不夠完美。

然後可能後來不小心拖延或被其他新技術吸引走就忘了回頭整理分享出來,最後某些還不錯的主題就胎死腹中,久而久之因為沒產出什麼內容所以進而也沒有新的回饋刺激,也沒了寫文章的習慣就斷更不寫了。

解法一:匿名分享

先說要解決這個心魔的其中一個適合我的方式就是「找一個無人熟識青份的所在」,用個新 ID 架站或新的社群帳號嘗試公開分享內容,分享起來就沒什麼「怕別人發現原來你連這個也不會」的心魔。

讓自己能找回學習某個新技術的熱忱,分享每天所學的收穫,儘管只是很粗淺的看中文文章做的筆記也很好,因為工程師學技術,比起看別人寫過去多厲害,但真的只有自己整理過筆記、弄髒手去實作過才真的學得到東西,換句話說就是用輸出來反過來刺激自己去學習與消化。

解法二:練習「為你自己學」的心態為出發點

另外也很喜歡高見龍 - 龍哥的每個系列文,都是以「為你自己學」為開頭,引用一句最近的為你自己學 Rust 這個系列的話:

如同本書的標題「為你自己學 Rust」,學習不需要為公司、為長官,而是為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真心覺得學習它對自己有幫助,或是覺得有趣,這條路才會走的長遠

關於資訊爆炸

但看到這可能有些人會持反方意見 —— 覺得如果每個開發者都只是把文件、中文文章、更別說現在還有各種 GAI 工具等,拼湊分享出來,不是到處都充滿誤人子弟的資訊嗎?

我也認同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寫文章或分享內容的人若心有餘力追求資訊的正確性避免誤導是個美德,但學會如何慎選資訊或對有疑慮的知識抱持懷疑與查證,也是閱聽者的必備技能,在社群上如果看到錯誤資訊最消極可以直接 mute 掉,積極一點可以善意提醒幫理性勘誤,如此還是能建立一個好的討論氛圍,但如果遇到瘋狗直接 mute 掉也不需要浪費口舌就是。

另外一個比較老生常談的觀點是,沒人一開始就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大家都是先從分享筆記開始,用這樣的心情分享會比較沒壓力,都說「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適合看的內容」,如果你今天是個初學者,沒經過幾年摧殘有時可能也無法參透較資深的文章,把初學筆記分享出來,可能未來其他初學者看到你這篇更好理解也是好事一件。

結論

不小心 murmur 太多了,隨性做個結論,自從去年開始試著經營工程帳後,有時覺得身邊其實有許多高手的內容都很適合拿出來分享,甚至也不一定需要是技術的。

可以是手沖咖啡技術、攝影技巧、紅酒品酒課程研究等等,都被私藏在小群或自己的筆記軟體裡是有點可惜,因此也是站在鼓勵的立場,可以試著分享看看,也有機會交到新朋友並與社群有更多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