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instagramthreads
Published on

2024 四月生活與職涯反思|離職潮、技術債、AI、Duolinguo、戒咖啡因

Authors

這個月一樣持續用一些生活碎片紀錄分享短影片,並附上生活與職涯反思,其實算是做個月記看看這個月有什麼收穫與省思,其中有另一個關於「分享的心魔」的反思因為不小心寫太長,所以也切出來為獨立文章 —— 為自己而分享:聊聊分享內容的心魔

面對資深同事的離職潮該如何選擇

之前在社群看到一題是在討論:

面臨目前工作內容與期望有落差及目前公司資深同事的離職潮,猶豫是否該尋找新機會

路過也小小地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也記錄一下當初原文:

看完這故事頗有感,也分享一些自身經驗好了,僅供參考,最後決定還是要看自己的決定。

在我前一份工作時,也是在做了一年後遇到年後轉職潮,有些更資深的強者同事們相繼離職,當時確實失去了一些追逐努力的目標,也擔心未來 tricky issue 沒人可以一起討論,但也是因為當時沒有感受到公司各方面對自己有產生推力所以繼續留了下來。

走過一輪後覺得優點是當今天這些更難的任務沒人做之後,變相也產生不少累積 credit 的機會,實際跟主管或在 syncup 會議上去接更進階的任務也能學到不少東西。等到可能再一兩年後假若真的有感受到一些推力,履歷上剛好也有一些經歷也更好找到下一份。

不過我自己現在的職涯哲學還是覺得「有毒的地方不要待太久」,如果像是公司團隊做偏炒作題材產品、有難相處的同事的慢性霸凌、技術討論氛圍得過且過…等,如果是這些可能對職涯有害的狀況還是會努力找一個更好的環境,不會考慮至少待滿幾年這種忠誠度的問題,僅供參考希望不要有太多誤人子弟的成分。

另外剛好前陣子看到 Terry 最新的影片也在聊所謂的有毒的工作環境(Toxic workspace)這件事,裡面講的觀點也可以參考看看。

AI 會取代軟體工程師?

個人覺得現在其實已經變一個不吸引人的老話題了,但還是分享一篇四月初的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分享讀了這篇 The Pragmatic Engineer 上個月寫的文章 —— Is the “AI developer”a threat to jobs – or a marketing stunt? ,紀錄一些 key takeaways 分享:

  1. 對於 Devin 在發布 demo、Magic.dev 取得GitHub 執行長注資,AI 軟體工程師將勝任工作的新聞霸占各大媒體版面,作者認為這可能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行銷表演
  2. 認為以目前的 Devin 的能力看起來更像是程式助手,但因為我們已經有 GitHub Copilot,這款微軟在 2.5 年前推出,並有 5 萬間公司、 130 萬名開發者為此付費,尤其是每月 20 鎂的價格其他 AI 新創很難與其競爭
  3. 一般來說我們會看到新創公司們開發新工具,然後科技巨頭迎頭趕上建立自己的工具並收購這些競爭對手來整合,但對於 AI coding 助理來說,除了 Supermaven 前身的 Tabnine 是在 2019 推出之外,其他工具都是在 GitHub Copilot 推出的 2021 之後才出現
  4. 因此要在 AI 程式助手這領域中出圈,你只能聲稱「你將完全取代軟體工程師」,而 Devin 也如預期地取得了許多關注
  5. 其實「軟體工程師會被取代」這個說法從 1960 年代就一直在重複,當年 Grace Hopper 設計了 COBOL 的目標是讓沒有程式背景的商務人士也能使用,但最終它反而創造了對 COBOL 開發者的需求
  6. 當然與 COBOL 比起來,現今的 AI 技術是今非昔比,但當我們對 LLMs 了解更多,也了解 AI 工具的侷限性
  7. 結論認為 5 年後軟體開發並不會有什麼不同,但我們將有許多更好的 AI 工具可使用

讀後心得

確實目前在實務上使用了許多套 AI 程式助手的心得,很多時候就是讓它們幫忙做一些 routine 的碼農工作,節省知道寫什麼但要打許多字的時間,然後再利用人工 review、linter 工具、測試來確保最後的品質。

也認為工程師要被 AI 取代是有點誇大了,但在未來勢必還會看到更多 AI 取代工程師的行銷話術與新聞出現,要具備理性的識別能力,去嘗試使用不需要感到恐慌

然後就是老生常談的除了平常扎實的技術基本功外,也盡可能多培養一些程式之外的軟實力,如溝通談判、商業思維等

愈平靜愈有生產力

這個月利用通勤時持續在看《愈平靜愈有生產力》,其中在「貪多心態」這個章節中提出影片中的這兩個問題值得一想,而書中提到過勞的反面是全心投入,其實就是在盤點並排除掉各種慢性壓力後,刻意地放慢生活步調,每天找一件小事品味,諸如享受一杯清晨咖啡的美味、與朋友把酒言歡等

技術債

這個月終於收尾到剩最後一個專案,而剛好近期碰到的幾個專案的技術債都偏重,都是那種一支檔案四、五千行的程式碼,但改到後來得出一些心得:

  • 是否有辦法與 stakeholders 與團隊成員溝通,願意花成本可能一季中撥一些時間漸進式優化,像是先補完核心測試後,再大膽替換更現代的新技術,確保穩定性
  • 如果時程壓力做不到,那有沒有辦法參考一些 design pattern 將新邏輯解耦或抽象化出來,並與其他熟悉的開發者討論或請他 code review,避免在同一支上千上萬行的程式裡再疊床架屋,造成後人 git blame 時一袋米扛不上二樓
  • 技術債這件事應該除非是去接案公司然後都做新案子,不然只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技術債」呀

Duolinguo

這個月中剛好看到 Amber 在 IG 上揪團 Duolinguo 家庭方案,也加入了被情勒鳥情勒的行列,用了兩週目前覺得有些優缺點:

  • 優點
    • 成就感滿滿,英文學膩了,試著去學西班牙文,發現那個答對音效與提示蠻有成就感的
    • 有許多遊戲化機制與聲名遠播的情勒機制,可以在手機桌面上放 widget 提醒自己,也有每天推播通知提醒你連勝紀錄
    • 英文有針對聽說讀不同面向加強,直接跳級到最後一級目前還算是有挑戰性
    • 容忍度蠻大,有些雖然有錯字但會算你對並跟你說正確答案
    • 連勝機制其實要維持沒很難,只要每天至少有玩個小單元就算,可能這也是一種原子習慣吧
  • 缺點:
    • 有極小部分中文翻譯錯誤,像是 dirty 總是會翻成「臟」
    • 口說的部分偵測沒有很敏銳,有時候還沒唸完就答對了,但反這 shadowing 的練習有自制力應該還行
    • 單詞配對樂一開始玩覺得很有挑戰,但後來在 threads 上與讀者交流後,發現原來有保留上下兩行的攻略,就覺得這好像單純只是個賺經驗消耗寶石的小遊戲了,遊戲性不足玩到第二週就有點膩了

戒咖啡因

最近這幾個月喝太多酒且睡得不夠,有時感到異常疲憊且腸胃抗議中,月底時嘗試降低咖啡因攝取量,分享一些紀錄:

  • Day1. 用早餐茶壓測失敗,下午忍不買手搖,稍難進入心流
  • Day2. 前晚深睡 8 小時還了些債,整天沒喝有種感冒感
  • Day3. 感冒感加重情緒易怒,吃 B 群後仍疲憊,喝個蘋果茶解解饞
  • Day4. 深眠 6 小時,整天的精神狀況都很好,可進心流把內部分享內容衝完
  • Day5. 週六睡 7 小時,早餐壓測一小杯每朝狀況 ok 且很有精神

目前實測看來咖啡因太劣質又喝太多可能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而讓身體有些異常疲憊感,5 月繼續努力降低攝取量或考慮自己泡戒掉手搖飲。

其他生活紀錄

這個月有時若有遠端工作時,會到嗜飲者,感覺去到老闆娘都認識我了,有次去還請我喝茉莉花茶咖啡,喝起來真的蠻協調的,改天腸胃恢復些的話也考慮想跟他買豆子或茶葉。

清明連假時與女友家人到坪林附近晃晃,在去茶業博物館的路上還經過了華梵大學,一時興起我們也開進去逛逛,可能是當天水氣較重,發現裡面瀰漫仙氣,茶業博物館的展覽意外的用心,導覽員還很熱情地介紹他們之前有許多展有得獎紀錄。

其他

  • 與同事交流後,發現 Apple 內建的替代文字Raycast Snippet 可以設定一些常重複輸入的測試資料,能有效增加生產力
  • 開始使用 Claude,覺得體感上比 ChatGPT 與 Gemini 友善,考慮訂閱 pro 方案
  • Supermaven 到期,認為 Supermaven > GitHub Copilot,考慮改訂 Copilot++ 來體驗看看

這個月完成了什麼

  • 完成 3 篇 IG 貼文、1 則 IG reels,多虧各路社群大大的交流與分享粉絲數也成長到 925 ,快破千了也算是個小小里程碑
  • 雖然沒收廣告費,這個月順利完成了 E+ 三十天前端手寫題練習,在爆炸忙時還要維持每天刷題其實挺硬的,幾乎每天下班要拿出毅力 Lo-Fi 音樂撥了繼續上工,完成後也打了幾週的聯盟戰棋耍廢
  • 自從退掉住處附近的健身房後已經三個月沒運動,看來我是不會去運動中心的吧,而去年能養成頻繁的運動習慣也是多虧了健身房離住處夠近,在月底也終於重新簽約,期待接下來可以找回運動習慣,而這次嘗試在公開帳限動打卡,希望不要太干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