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instagramthreads
Published on

2024 二月生活與職涯反思|避免 burnout、Senior 工程師、階級複製、里程碑迷思

Authors

轉眼間 2024 已經過去六分之一,翻開年度計畫都還躺在 TODO 中,這個月也持續地來分享短影片生活碎片的紀錄及一些職涯反思,也歡迎一同交流討論。

不要學重複的東西

這個月與一個前端朋友聊到職涯目標時,他提到以前工作用 Vue 兩年半,但近期想開始學 React。後來反思後印象以前看過 AlphaCamp 校長 Bernard 專訪 ihower 的文章裡提到「你要學廣跟深,但不要學重複的」。

身為一個在 React 與 Vue 兩個框架間跳來跳去的前端碼農來說,覺得深入學兩個框架這件事有些浪費青春。雖然不是要宗教戰爭,但如果回過頭來重設學習路徑的話,希望自己當初更專精在 React 然後 Vue 懂點皮毛語法即可,然後把更多時間拿去學其他領域的基礎知識,如後端、devops、系統設計、演算法等,當然現在發現也還不算晚,就是繞了一大圈後需要比別人努力一些而已。

避免 burnout

instagram app usage time before

這個月發現自己太常滑手機看 IG、Threads,這個月開始重視 iOS 的螢幕停用時間,把這兩個 App 的每日時限設成 1 分鐘,最後的成效還不錯。

instagram app usage time setting
instagram app usage time setting

從原本一週用 14 小時,在有意識地透過黯淡 icon 與提示每次確認是否要消耗時間資源延長使用的心理暗示下,隔週降到了 6 小時。生產力與專注力可能多少有一些提升,持續努力減少使用習慣中。

instagram app usage time after

這個月也開始避免自己時刻處在 grind mode 而 burnout。趁著年假與幾個週末,盡可能讓自己好好休息,怕衝過頭會被累壞的身心給反噬。另外一些小改變像是盡量在休假時不喝太多咖啡因、看場電影好好逛街吃美食,週日盡情打遊戲收心等。

另外過年時看到程人頻道《工程師的凡人歌》這篇文章,喜歡被當頭棒喝的這段:

釐清自己的內心需求,錢賺比較多只是讓你過的優雅,不一定真的會比較快樂,知足的心態會更健康一點,因為人都是持續往前看,當你年收一百會想變兩百,一千會想變兩千,如果持續追求而忽略沿途風景,也滿可惜。少點跟他人的比較,多去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態,不要去羨慕他人,IG上一天的爽照,也可能是他慘29天換來的,跟自己比較就好。建立好的人際關係,因為那是人類底層的需求,避開負能量的人與思維,減法過人生。

Ryan Peterman 的 Career Framework 筆記

前陣子在 IG 上的隨意聊剛好有讀者問到 Senior 定義的問題,回頭翻了一下之前 Li 分享的 Ryan Peterman 的文章後,也看完原文並在 Threads 上整理了一下每個職等的筆記,算是對自己還缺乏哪些 Senior 特質有了認識與目標。

核心思維

  • 儘早與主管確認晉升至下一階段的 scope 與目前不足在哪,能在職涯路徑上更加速
  • 不管在哪個階段,理解下一階段要做到什麼事,從日常中去尋找機會並主動參與發揮影響力

Junior(L3)

  • 能在有人帶領與督促下,完成中小型任務
  • 算是 Meta 中剛畢業入職的階段

Mid-Level(L4)

  • 能自主完成中大型專案,並能根據時程拆分任務
  • 能主動優化程式碼,並產出高品質程式碼,諸如測試、文件等
  • 技術能力了解但尚未專精,但足以應付工作完成或能自己搜尋或詢問後完成工作
  • 可能需要 oncall 及監測線上問題並及時解決

Senior(L5)

  • 能領導專案規劃,建立中大型專案的 roadmap,能解決明確需求但解法待定的問題
  • 引導其他工程師進行較大型的優化作業
  • 技術能力可能與 Mid-Level 接近或更專精,但能更專注從「個人」到「團隊」的思維
  • 能優化 oncall 流程,讓團隊中的人能更有效處理 oncall 時遇到的問題。
  • 寫程式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尋找機會領導工作流程或協助指導與提升其他工程師
  • 能進行更多知識分享、撰寫文件、建立讀書會、協助面試與招募、籌備團隊活動等。
  • 基本上許多工程師容易卡在 L5,你需要做思維轉換與尋找更多大型 scope 的機會才有機會晉升

Staff(L6)

  • 專案 scope 與 L5 相比會從一兩個月,提升至半年以上的 survey,能思考與規劃尚未明朗的需求或趨勢
  • 能領導 5 人以上工程師團隊
  • 能幫助其他 L5 工程師制定職涯路徑與提升計畫
  • 在與其他工程師合作時,能透過 code reviews、design reviews、引導問題討論與其他工程師一同成長

其他職涯反思

  • 開始在 Substack 上尋找優質國外電子報,有興趣可以直接參考這個我目前的訂閱清單,在連結裡的 Reads tab,因為不知為何該 tab 的連結有 bug 無法正確被定位。未來哪天如果想不開其實也是有點想經營電子報試試,但我得先清一下短期目標的債
  • 開始記錄這些小事後,似乎開始走出象牙塔,願意去接觸其他技術外的人事物,像是平時也會看偏商業行銷思維的講座與文章,多思考什麼樣的產品及行銷策略能吸引消費者,並試著培養更獨到的觀點
  • 參加講座時聽到其中有一段「把複雜的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很難」覺得很有智慧,也記錄下來

階級複製

農曆過年返鄉時用我半瓶水的諮商技巧與每個家庭成員聊聊後有些感想。背景介紹,來諮詢的人是兄弟姐妹 A,因為家裡長輩比較純樸,所以可能有許多傳統家庭的一些常見問題,就像這次過年回家時,也是時不時地就被唸何時結婚生子這類的「關心」,而 A 近期暫居家裡但因有些生活習慣無法入境隨俗,所以情緒上比較不舒服。

也分享一小段內容經過調整的隨記:

  • 🐟:上個月有次因為房間亂,長輩在清理其他房間的垃圾時,也說了一句「你把 A 的垃圾也收一收,眼不見為淨」,這讓我感覺是不是我生活在這裡對他們來說很礙眼?
  • 🐷:這次回來確實有感覺他有時候講話比較無理取鬧,這狀況你知道吧?
  • 🐟:對啊,我也覺得他有時會像個小孩在撒嬌跟講一些幼稚的話
  • 🐷:那會不會他講的這句「眼不見為淨」其實也只是因為他剛好情緒比較亢奮隨意脫口而出而已?
  • 🐟:他後來晚上又買了很多好吃的跟日用品給我,讓我感覺很矛盾,是想對我好還是對我壞?
  • 🐷:我舉個例好了,就像今天出遊時,他時不時會跟我說「你看像他們這樣有個小孩多好」,如果我把這句話往心裡去,然後來跟你說「他希望我去結婚生子,覺得很煩惱是不是沒有達成他的期待」,那你會怎麼想?
  • 🐟:他應該只是隨口說說的,畢竟你有你的人生,不需要為了這句話太認真
  • 🐷:那你覺得他這句「眼不見為淨」會不會也是他隨口說說的?

大年初一的下午剛好有閒到咖啡廳稍微認真一下,一旁坐著一對母子因為兩人的講話氣質意外地理性流暢,雙方都會仔細聆聽並有條理地回應對方,甚至在兒子描述什麼是大數據時,媽媽也是耐心地聽著,突然讓我挺震撼的,不禁思考如果家中長輩也能與我們理性溝通會不會我們可以少繞一些遠路。

但有一說是成長的前二十年還可以怪家庭環境,出社會後的幾年後其實更多是操之在己了,雖然能進入怎樣的職場、遇到怎樣的同儕與環境也會是有運氣成分,但或許有很多事是可選擇的,曾聽過一個朋友轉述一個前輩說的:「有毒的環境別待太久」也是在講類似的事。

也突然想到許久以前看過職涯天眼通的 Denny 寫過一篇關於孝親費的文章,節錄其中這段話覺得真是精闢:

階級複製很多時候都不是來自於較高階級的壓迫,而是同階級間的弱弱相殘。

後來在 Threads 上經顧職大的分享,發現原來這句話用在職場上形容菜雞互啄也是蠻一針見血的:

這種見不得別人好拼命踩別人的行為我都叫「菜雞互啄」。高手尋找的是共創更大價值的機會,才沒時間跟你在那邊互啄。

里程碑迷思

幾天前與御用諮商大師聊了關於我的人生中似乎一直在追求各種里程碑,像是總資產達到 W 萬、薪水漲到 X 萬、進入新創、進入外商、進入大廠、粉絲數破 Y 人、貼文破 Z 讚、遊戲打上鑽石牌位等,但好像每次達成後就常常會是「達成了然後呢」的一個略感空虛的狀態,然後人生好像就是這樣在尋找目標與破關的循環中永無止盡地在玩這個遊戲,沒有停下來的一刻。

可能也因此個性上多少會焦慮一些,反思這件事後覺得自己應該更注重在想做什麼對自己有價值的事,其實也不需要太為了追求流量而一定要很快地去研究什麼最新最潮的技術,就專注在自己短中期覺得需要補強的目標去研究就好,行有餘力分享出來,如果有機會與其他人交流學到更多不一樣的面相,那這個過程就是有價值的一件事。

也常聽到許多人建議工程師應該要「弄髒手」去嘗試各種 side project 練習這些新想法,之前其實原本有個 idea 想直接串接現成服務,但心中其實一直在想這件事應該不難做到,所以哪天有做出什麼有趣的 side project 再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活紀錄

開始走出門參加一些技術社群活動,這個月參加了 2 場由 Summer 與五倍學院合辦的 JS Design Patterns 讀書會,看到各路社群大大排除萬難準備與分享也算是督促自己可以再努力一些。

二月中時參加了前端輕鬆聊的交流會,多虧 Eric 用心準備的小遊戲,可以與周遭的新捧油們交流,雖然不小心錯過了與講者認親交流與合影時機。另外也遇到 IG 大前輩的 Hogan 還收到名片,現場也看到創立 Zeabur 的 Yuanlin,雖然沒有都交流到,但因為有互動環節,意外的待了三個小時,最後還圍了小圈圈像在做團體治療一樣聽加拿大工作八卦與認識其他人,感謝 Eric 來台觀光 (?) 之餘還準備這麼棒的見面會,也感謝週日辛苦來加班的龍哥提供優質的場地。

這個月因為參加春酒第一次走進酒商買威士忌,用著進店前十分鐘看完的資料跟店員聊天,好在店員很親切,也跟我推薦了好幾款 Ardbeg 泥煤威士忌,最後挑了一支玩桶塔木嶺。小心得是除了咖啡與茶之外,好像又多了一個新的生活上的研究方向。

tamnavulin whisky

這個月初健齡不知不覺滿一年,但健身房年約到期沒續,果不其然偷懶沒去運動中心,健身房與住處的距離果然是影響運動習慣的一大關鍵。

二月完成了什麼?

  • 🎯 IG 完成 2 篇貼文、1 則短片,並突破了 500 追蹤的小小里程碑來到 581,也有了一篇百讚貼文,感謝各位的支持
  • 🎯 部落格主題頁完成切版,之後預計將一些不完美的筆記開始放上去,像是 JS Design Pattern、前端優化系列、Next.js 學習筆記等,敬請期待
  • 🎯 接下來幾週可能會更專注在文章債的產出,可能接下來比起 IG 會更頻繁出現在 Threads 上做簡單的分享,也歡迎有使用的讀者可以追蹤我一同討論交流